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修订版)
I S B N 978-7-5060-9070-4
作 者 边芹 定 价 42.00
开 本 16开 装 帧 平装
印 张 19.5 页 数 312页
字 数 300 千字
上架建议 文化
出版日期 2016-06
关 键 词 文化 文明 世界 中国 西方
CIP数据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被颠覆的文明 : 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 / 边芹著. -- 修订本. -- 北京 : 东方出版社, 2016.5
ISBN 978-7-5060-9070
广告语 谁在导演世界?谁在颠覆文明?“柏杨式”思维可休矣!“青年网络公开课”郑若麟老师倾情推荐!
作者简介 边芹,作家、翻译家、电影批评家。曾旅居法国多年,在《文汇报》文艺副刊《笔会》辟有专栏“左岸碎语”,同时长年从事电影批评,对西方电影有独特见解,曾担任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评委。她的文笔优美醇厚,善用独特的象征和隐喻,文章有一种神秘的质感。自从其有悖于西方“普世价值观”写作以来,引起的争议不断、毁誉参半,然其一意孤行坚持写作,以一支柔韧的笔,揭示出令人胆战心惊的真相。
著作包括《谁在导演世界》《一面沿途漫步的镜子》等,主要译著有《直布罗陀水手》《红与黑》等。
本书卖点 1、与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同类书相比,本书的最大特色是:风格生动而具体,从“艺术无国界”的电影审美权说起,揭示“娱乐至死”般的文明危机是如何一步步降临的。这完全摒弃了“意识形态斗争”类书籍理论化抽象的说教和带明显政治色彩的“主义”之争的做法。
2、本书作者旅法女作家边芹,是“四月网”的人气专栏作家。边芹具有中国知识分子很罕见的独立人格,既独立于东方的“御用文字”,亦独立于西方的“征服文化”。边芹的文笔优美醇厚,善用独特的象征和隐喻,文章有一种神秘的质感。丈夫是著名记者郑若麟。
3、“青年网络公开课”由前《文汇报》长期驻法国记者郑若麟与青年探讨“精神殖民”话题,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至今已有近5700万的点击量,仅仅第一期《如何抵御西方的精神殖民(上)》就已有近3300余万的点击量。郑若麟老师也在该期节目中推广了边芹老师的《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继而带动了该书的火爆热销。
编辑推荐 当一只看不见的黑手悄悄伸进了中华文明的心脏,
当一个摧毁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阴谋布下天罗地网,
当我们欢天喜地、拱手奉上掌管民族灵魂的钥匙,
终于有人,梦中惊觉醒来;
终于有人,决定说出真相。
内容简介 文明入侵从哪里开始?中国人也许做梦也没想到,西方电影大片除了制造令人目眩神迷的“美国梦”“欧洲梦”以外,还通过画面细节设置、发行渠道控制、国际评奖操纵、媒体舆论导向等种种有意识的手段,在潜移默化中阉割“中国梦”。作者从电影审美权分析入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为国人揭示出西方“统治集团”操纵世界、导演世界、颠覆他文明,并意欲最终征服全世界的惊人真相。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血腥战场上,中国人如果再不醒来自觉反抗,就将永远失掉得以安身立命的文明根基与精神家园。
营销推广 地面活动(高校、企业、书店等)、自媒体、网络、电视、电台等推广
媒体推荐
目录 前言 我的精神冒险
第一部分 文明入侵从哪里开始
被策划的中国文艺(上):电影“杰作”生产线
被策划的中国文艺(下):文艺卒子与“猴化”
被悄悄斩断的根基:西方电影里的中国“父殇”情节
被搭建的道德制高点:文明的背叛者何以占据道德制高点
被劫持的道义权:那些被反转、被颠覆的历史
被劫走的历史解释权:落后为什么就应该挨打
被导演的世界:人类史上影响最深的心理策划
被制造的共识:中国人的“素质”问题
被圈定的惯性思维:何谓“精神集体主义”
第二部分 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
悄然易手的审美权
大门钥匙是如何被骗走的
文明战争那条隐线
被静悄悄抽空的信仰
被史上最大神话阉割
伸进文明心脏的手:写在莫言获诺奖之后
第三部分 西方文明的基因
人与宠物
美俗与美德
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永远的敌人
你在哪一边
戏中的西方人和戏外的中国人
“以邻为壑”捆绑下的西方
“普世”表皮与“界”之内核(上)
“普世”表皮与“界”之内核(下)
第四部分 “柏杨式”思维可休矣!
西媒的真传与花招:中国人真的缺少创造性吗
细节的操纵或不战而败:我们是如何沦为西媒传声筒的
被偷窃的自我意识:当我们只能借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被制造的认同与背弃:我们的“偏见”从何而来 49
一条精神轨道上的模仿和接力:兼论“中国人缺什么”(上)
一条精神轨道上的模仿和接力:兼论“中国人缺什么”(下)
卖得是不是太贱:兼谈我有没有说真话资格
后记 一个“精神亡国者”的哀伤
精彩文摘
“丑陋中国”从何而来
近日遇见法国一个重要文学奖的评委,其本人也是作家。我因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而好奇地问他怎么看中国得主的作品,他说不喜欢也看不下去,一如对前一位得主的作品。但这种话在公开场合他是不会说的,因为政治不正确。在这里,可以质疑政府的政策,却不可与西方统治集团针对敌对国的举措公开唱反调。这种“必须的一致”不仅包含内与外的界线,也含有“世界上层社会”(西方)对付“世界下层社会”的攻守同盟。
我由此就观察做一个粗浅的总结,对近些年翻译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西方社会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
文化层次高(学识渊博的作家、学者)、较少政治与文化偏见的人,多不喜这些为营造“负面中国”专门推荐的当代作者的作品,不仅因为搞国际战略为主业的诺奖已失去影响和信誉,而且因为作品本身多为底层民俗加政治的演义,与西方自身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标准也相差甚远。西方人(尤以法国明显)对文学大家的第一测试标准是思想者(一流作家多兼为哲学家、思想家),其次是语言天赋,最后才是讲故事能力(想象力)。比如若按法式文学档次划分,雨果的地位高于巴尔扎克,更远远高于大仲马,萨特、波伏娃则远强于萨冈。分档标准就是前者兼为哲学家、思想者,这是划分大作家(有的直接有哲学著作、有的浸透于作品中)与作家的唯一尺度。只有对登不了大雅之堂的通俗畅销书(科幻、侦探、言情、色情小说)作者,这一评定标准才倒过来。
与之对立、认同这类作品的,则多为活跃于传媒的意识形态专家、为西方国际战略服务的汉学家(只有这类汉学家可经常出书、上电视成为名人并被特意推销到中国,挺华的汉学家一般都被边缘化)、以模仿为业的都市小资,因为这群人早就习惯了被中国的丑陋喂养,吃别的东西都不香。这条专事经营对手丑陋的文化产品生产线,有成龙配套的组织者、生产者、销售者,经上百年的营销和近三十年的促销,产生了层出不穷的供货者和消费者。
在从不给中国人免费礼物的西方,中国当代文学的被引荐之路(被翻译到西方)与中国当代电影的被选择之路(被挑到所谓“国际”电影节)非常不幸地“有谋而合”。这个“合”在中国这边是被动模仿,在西方则是统治集团为了制造“丑陋中国”这个长远的大目标而有意识、有计划、有十足耐心暗中策划的结果。只不过后来就形成风气了,并成功搭建了道德优越感的平台,吸引了大批涌向“高地”的模仿者和投机者,让局外人看起来像是自然形成的。此乃“导演世界”至关重要的一手。
为“丑陋中国”布景并非仅出于我们一般以为的“心胸狭窄”和“本能排斥”,也不是西方某一国专门与中国过不去,而是世界幕后统治集团有意识地为营造“道德卑贱”铺路。为什么要将中国维持于“道德卑贱”?有三个方面的目的:
一是用于西方百姓。在非战争年代,维持民众对那些被统治集团视为敌人或对手的国家的负面情感,让民众保持警觉和距离,剔除他们可能自然生发的正面情感以阻止(无须国家禁令)其向往和投效。这种管理方法渗透于这些起源于游猎、海盗传统的文明基因里。这样做可以将百姓保持在一种不易被对方发觉的战争动员状态,保证随时随地“猎杀”对手的合理性。以此法坚守道德制高点比直接自吹自擂有效百倍,而只有占据道德制高点方能有效提升软实力,谨防对手的文化渗透。
二是用于敌对国百姓,是为心理解构服务的。从对手内部挑选艺人卒子以文艺创作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维持一国国民的“道德卑贱”感,是世界幕后统治集团瓦解那些能干民族最有效的办法,直接用军事征服和文化殖民是行不通的,但这种办法需假以时日。在上百年的时间里一点点向前推进,其间会有反复,就像昏厥者的短暂苏醒,但再反复,退不到原来的出发点,就这么一遍一遍、一层一层把你披挂几千年的道德优越感剥去。这鲜血淋漓的剥皮手段借艺术之手一代一代百年接力,被剥的人便没有了疼痛感和应有的警觉,甚至在艺术的感染下,形成一种自戕的愉悦。
三是在国际舞台上为征服世界的剧本导演剧情、安排角色。赠予道德优越感和维持道德卑贱感是为导演剧情、安排角色设计的正反面,这就好比要控制一群人必须故意维持人群中那个最能干、最有可能动摇自己统治地位的人于道德卑贱,同时提升其身边反对者和周围依附者的道德优越感,长久经营会渗透人的潜意识,将虚构的真实变成真实,用细节取代整体,以达到孤立和弱化对手的目的,以此在“猎物”周边豢养可以打下手的“吠犬”和“鬣狗”。
读者对象 大众,尤其以年轻读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