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归:社会主义为什么行
作 者 毛瑞福
定 价 39.00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 趋归 核心价值观
上架建议 社科
页 数 376
开 本 16
CIP数据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趋归 / 毛瑞福著. -- 北京 : 东方出版社, 2015.9
ISBN 978-7-5060-8440-6
装 帧 平装
字 数 293.000
印 张 23.5
广告语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出版日期 2015-10
作者简介 毛瑞福,浙江温岭人,曾在国有企业、研究机构、地方政府等多个部门工作,现就职于浙江省省级党政机关。浙江大学管理学硕士,复旦大学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博士生。对人力资源、公共行政、社会治理、区域经济等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著有《浙江人才发展报告》《民营企业人才开发调研报告》《中国人才战略管理评论》《转型社会的县级政府机构改革》《城市社区权力秩序的变革与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等。
本书卖点 本书读者群广泛,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大学生和中央统战“新三类群体”,都是主要阅读对象。尤在中央“四个全面”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之际,此书契合“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的意识形态使命。
本书是凤凰网2015年度社科类重点推广书目,凭借凤凰网巨大影响力,高水平的图书策划运作,多方面资源整合推广,必将产生强大市场号召力,成为社科类读物畅销书。
编辑推荐 学术界的人往往太理想,体制内的人往往太刻板。本书作者历经名校博士、研究所所长、沿海经济强市官员和省直部门领导岗位,人生历练丰富,矢志追求真理。这本十年磨一剑的力作,会给我们带来一场怎样的头脑风暴?
媒体评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趋归,社会思想共识的趋归,普罗大众的人心趋归,人类共同追求价值的趋归。
内容简介 本书凝聚了作者十年来对社会主义这个命题大量思考、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本书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面“中国问题”,以贯通中西、跨学科的学术视野,以根植于丰富社会实践的鲜活思想,从“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与实践”、“何谓社会主义”、“转型中国现实反思”、“深层次理性反思”、“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解放社会”、“变革社会”及“建设社会”等各方面,正本清源、理性梳理、深刻批判、创新建构,廓清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治理面临的种种迷惑,探讨中国共产党如何克服改革面临的重重危机与挑战,通过思想创新与制度创新,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作者首次提出了“中国本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三阶段”、“社会主义五层次”、“上下左右的社会解放”、“官商民三角互动的秩序重构”、“完善四大关系的社会现代化”等许多新思维、新理念,将有利于中国社会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找到正确方向,实现人心趋归,坚定国民的社会主义信仰。
目录内容 第一章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启示
第二章 社会主义新理念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层次论
第四章 多极世界与转型中国的现实反思
第五章 社会建设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第六章 解放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第七章 变革社会—构建新的社会秩序
第八章 建设社会—路径的现代化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证思考
精彩文摘 长时间以来,有两个问题,一直萦绕于心,苦苦思索。
一是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国家为何总是处于守势,被西方某些资本主义国家扣上“不民主”、“不人权”的帽子,而疲于解释。在国内理想信念价值观的传播中,也常常陷入教条主义的桎梏,缺少理论的说理性。正如伯特兰•罗素所说:“忠诚的信仰者渴望信仰得到真正传播;其他人则满足于表面的信奉。”
二是在如何拓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特别是在改革深水区的跋涉中,为何总是阻力重重,难以摆脱意识形态的迷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
这两大问题,事关全局。
本书是我近十年来对此的思考和探索,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理服人的方法,试图解开这两个症结,让社会主义散发应有的真理之光和时代魅力,从而站在意识形态领域制高点,照亮“中国梦”的前进方向。
所谓“趋归”,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共识,昭示着资本主义必然向社会主义趋归;在国内,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趋归,是中国社会思想共识的趋归,是普罗大众人心的趋归。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正本清源和重新理解,通过理性的涤荡和洗礼,冲破意识形态的迷雾,阐释“社会主义为什么行”这一根本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踏实。
世界大势深刻变化,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嬗变,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大众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如何拨开教条主义的帷幔,清除封建主义遗毒,扬弃资本主义文明,散发社会主义真理的光芒,照亮大国复兴的方向?
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当代中国放在历史和全球视野中,敢于直面“中国问题”,以跨学科的学术求真态度,以根植于丰富社会实践的鲜活思想,实事求是,客观求善。这是我写作本书的一点企盼。
追求真理和良知,不仅仅来自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沉的热爱,也不仅仅来自知识分子的传统使命,而且还需要来源于对社会的真实感知,正确的立场,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
读者对象 本书读者群广泛,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大学生和中央统战“新三类群体”,都是主要阅读对象。尤在中央“四个全面”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之际,此书契合“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的意识形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