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理论大纲》

  • 产品编号:
  • 产品规格:
  • 所属栏目:领导参考
  • 产品数量:800件热卖中
  • 浏览次数:4791次
市场价:¥60元
会员价:¥56元

详细信息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理论大纲》

推荐理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本书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讨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增长模式、空间布局、宏观调控、公共政策、制度体系等,是关于“经济体系学”研究的初步探索。本书是兼具理论性和政策导向性的研究,可供经济学研究者、政府政策制定者等阅读参考。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

高培勇倾力打造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理论大纲

书号:ISBN 978-7-01-020681-3

作者:高培勇 主编  刘霞辉 杜创  副主编

定价:60.00元   印数:6000

责编:郑海燕

出版年月:2019.5

读者对象:经济学领域的广大群体

内容简介

本书以经济体系为核心概念建立一个逻辑框架,阐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所谓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强调了经济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解为经济体系转换的过程,即从适应高速增长的传统经济体系转换到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此基础上,本书讨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增长模式、空间布局、宏观调控、公共政策、制度体系等,是关于“经济体系学”研究的初步探索。本书是兼具理论性和政策导向性的研究,可供经济学研究者、政府政策制定者等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学术领域以财政经济学为主,主攻财税理论研究、财税政策分析等。

目录

第一章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个逻辑框架

第一节  基本框架

第二节  “四个转向”:经济体系的比较静态分析

第三节  “四个机制”:经济体系的动态分析

第二章  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微观基础

第一节  现代市场体系

第二节  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节  现代产权制度

第三章  跨越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增长门槛

第一节  增长非连续和增长分化的典型事实

第二节  增长非连续与增长门槛跨越:三类不确定性

第三节  通过效率改进与知识过程消减经济跨越的不确定性

第四节  通过改革提升中国经济效率

第四章  协调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第一节  城乡协调发展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节  开放型经济空间布局

第五章  创新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调控

第一节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工具”框架

第三节  我国宏观调控历程:两个20年

第四节  “放乱收死”循环与“三位一体”框架

第五节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反思

第六节  从双支柱到新“三位一体”

第六章  重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公共政策

第一节  国际视野下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公共政策

第二节  公共政策40年的演变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三节  现代化经济体系公共政策的前瞻与改革

第七章  健全现代化经济的制度体系

第一节  现代性的三个制度支柱

第二节  中国经济大转型与经济社会再平衡问题

第三节  制度适应性和制度弹性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前言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概念,而且以此作为标题统领报告中经济建设部分的内容(即报告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报告深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何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概念及其背后的逻辑,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已成为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话题。本书基于统一的逻辑框架,整合多学科力量,多侧面研究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问题。

第一章以经济体系为核心概念建立一个逻辑框架,阐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了经济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非从无到有建设一个全新的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的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传统经济体系还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可以理解为经济体系转换的过程,即从传统经济体系转换到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包括“四个转向”——社会主要矛盾、资源配置方式、产业体系、增长阶段四个方面的特征性变化。与“四个转向”相对应,经济体系运转体现为“四个机制”。这四个机制分别是:机制1: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决定了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机制2: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产业体系特征。机制3:产业体系特征与经济增长阶段的一致性。机制4:经济体系的内生转化。高速增长到一定程度,引起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进而导致从传统经济体系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生转化。上述结果表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转型,是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至第四章是对第一章逻辑框架的直接展开,结合理论推导与经验证据讨论了“四个机制”中的重点环节。其中第二章结合机制1和机制2,从微观基础角度探索了现代市场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产权制度建设;第三章就机制3中的关键命题(结构性减速、增长非连续和增长跨越等)给出了详细论证;第四章则重点关注机制4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高速增长引起的空间布局不平衡,从区域、城乡、对外开放等多侧面讨论。

第五章和第六章将第一章关于经济体系运行机制的讨论拓展到政策层面,分别讨论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宏观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等。

第七章更深入一步到制度层面,讨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涉及的深层次制度体系构建。

总体上看,本书初步搭建统一的逻辑框架,讨论了经济体系的“运行—政策—制度”等,是关于“经济体系学”研究的初步探索。

本书各章写作分工如下:

第一章:高培勇、杜创、刘霞辉、袁富华、汤铎铎。

第二章:付明卫、杜创、欧阳耀福、王泽宇。

第三章:袁富华、张平、刘霞辉、楠玉。

第四章:王琼、孙三百、刘洪愧。

第五章:汤铎铎。

第六章:王震。

第七章:袁富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hqjz5168@vip.126.com 客服电话:13717897636 传真:010-60745183
公司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2区10号楼2单元302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0837号 京ICP备17013625号-1
扫描关注红旗九州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