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塑造未来世界的决定性力量》
作者:李斌 郭宇靖 盖博铭 阳娜
定价:68元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变革将带来巨大浪潮,那些看不到的人,生活将被彻底打乱,看得到的人将把握先机。”
长期关注科技发展的美国咨询大师丹尼尔·伯勒斯和约翰·戴 维·曼在《理解未来的7 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一书 中这样写道。
因为做未来产业调研,时间节点又恰好处在2021年这么一个面向 未来的新起点上,我不禁更多地将未来产业和未来社会、未来世界联系 在一起,除了向专家型政府官员、权威专家、投资人和创新型企业家请 教之外,几个月的时间里,找到了手头近20本与“未来”有关的书籍 翻阅……
这些书,既有20世纪80年代末约翰·奈斯比特、帕特丽夏·阿伯 丹写的《2000年大趋势:90年代十大新趋向》、彼得·德鲁克早年写 的《已经发生的未来》,也有近些年出版的新书,如《工业4.0:即将 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未来世界:改变人类社会的新技术》《好奇 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变革:重新定义下一个社会》 《未来生机:自然、科技与人类的模拟与共生》《人类的明天》《创业简 史:塑造世界的开拓者》《唯有时间能证明伟大:极客之王特斯拉传》《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等书。近20本书,大部分是外国专家写 的,也有一些中国人自己写的书,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未 来产业研究组2017年出版的《影响未来的新科技新产业》,阿里巴巴 集团编的《马云:未来已来——阿里巴巴的商业逻辑和纵深布局》,李 彦宏著,张晓峰、杜军主编的《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秦 朔、陈天翔合著的《无止之境:中国平安成长之路》。
有几本书值得一提,如前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写的《未来:改变 全球的六大驱动力》,美国理查德·多布斯、詹姆斯·马尼卡、华强森 合著的《麦肯锡说,未来20年大机遇》,美国人丹尼尔·伯勒斯、约 翰·戴维·曼合著的《理解未来的7 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 可能》,读后让人感觉受益匪浅。
一个最大的感受或者启发,就是要有未来思维,做坚定的“未来 派”:从未来看现在,从未来倒逼现在,按照未来衡量今天的抉择。
这里的“未来”,是“把脉”以后可以感知的未来,是“登高”以 后可以看到的未来……
眺望未来之前,我的一位同事先回首看了看过去 16年,不看不知 道,一看真是吓一跳——有谁能想到,16 年前,中国决策研制大飞机, 苹果智能手机问世,北斗第一颗卫星上天,中国探月工程启动,中国高铁正式进入标准化建设高速客运专线铁路阶段……16年后的2021年, 尽管最核心的发动机等技术还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C919飞机已经拿到近千架的订单,据悉适航证也有望在近年内拿到;苹果智能手机不仅开辟了移动终端时代,并且正日益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北斗导航已经成功组网,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又一张导航网,其应用也在不断深化;中国的探月工程从月球“取”回了月壤……
一切恍若梦幻,一切又是那么真实!
“了解、监控和驾驭大量不断变化的趋势会给你带来巨大回报…… 只需要每天花一些时间跟踪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我们就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要么驾驭趋势,要么被趋势吞噬。”在《麦肯锡说,未来 20年大机遇》一书中,理查德·多布斯、詹姆斯·马尼卡和华强森这样写道。驾驭趋势,首先要“看到”趋势在哪里。“看到”趋势,才能“看 见”未来、预见未来,才有可能赢得未来。还记得几年前主编了《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一 书,将对“筑梦之城”深圳、“智造之城”青岛、“独角兽之城”北京等 城市的解码,对精准医学、中国制造、独角兽企业的剖析,和对任正 非、张瑞敏、王传福、雷军等的面对面对话收录在一起,用“领跑力” 这根红线串在一起……写后记《领跑力的10个来源》时,我就专门将 前瞻力列为“领跑力”的10个来源之首——“领跑力,来自企业家对技 术发展趋势的预见,来自于一种‘看’到未来的能力,它首先是一种前 瞻力。” 那篇后记还这样写道:正因为站到了技术最前沿,这些创业者、企业家都成了预言家—— 任正非坚信“主航道只会越来越宽,宽到你不可想象。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出未来信息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只是把航道修宽了,在航道上走各种船”。他更看好未来:“未来二三十年将是人类社会发生最大变化的时代。伴随生物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的实现等等,未来人类社会一定会崛起非常多的大产业。” 在王东升眼里,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触发点是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他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关于“硅基和碳基生命的科技革命”,这是与人自身相关的产业。我们已经能创造出某些方面比自身更聪明的人工生命;我们需要处理人类自身与人工生命的关系;我 们的寿命会大大延长,推动自身的进化。这是机会,更是我们要面对的 挑战。华大基因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汪建说:“历经多年、投入数 十亿人民币研发的高通量测序仪问世,全球测序技术领域将首次大规模 列装‘中国造’,通往‘人人测序’时代的大门正在打开。”他预言:精准医学首先是认知、矫正,就是读和写,但这些还是“医疗”,而更重要是“治未病”,下一步一定是精准健康、精准营养、精准运动、精准预防,精准医学是一个过渡的东西。
…… ……
因为注重未来,这些创新型企业家历经数十年奋斗,带领企业成为领跑型企业。而在他们因为有一种“看”到未来的能力提出最初的构想乃至梦想时,常常因为不被人理解而被人视为“狂人”……
这种“看”到未来的能力即前瞻力,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未来 思维。
因为有未来思维,马斯克成就了一件件让人难以想象,甚至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撼动甚至颠覆了一个又一个行业,把一个个关于未来世界的梦想变成现实:SpaceX 司开发的火箭成为往返太空的工具,而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作为新能源车的代表,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超过最大的传统汽车企业,“走俏”全球;他把一个硬币大小的脑机芯片植入猪脑中,并在现场展示,梦想解决中风等跟大脑神经或者脊髓有关的问题;他还在筹划火星旅行的商业化,采取行动为未来交通开发“超级高 铁”,以实现比飞机还要快的速度,解决城市间的交通问题。
一系列看似无法实现的科幻级产品,正在一一实现。不是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
眺望未来:未来的某一天,“基因常规”会像血常规、尿常规一样 成为医院检验检疫科的必备项目;各种类型、应用场景的机器人遍布这个星球的角落,从工厂到家庭,从社区到企业。而未来的某一天,伴随超级智能的发展,会“让人类的星际旅行愿望变得更有希望”,人类实现“永生”也不再是痴人说梦……
而未来思维,却绝非人人都有。
我在未来产业调研中发现,尽管有些地方已经未雨绸缪,提前行 动,如深圳多年前就在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部署未来产业,北京近年来则积极布局十大高精尖产业,但是还是有相当多的人没有未来产业意识,或者说缺乏未来思维、缺乏未来感。
可喜的是,在国家最高领导人号召和部署后,又恰逢“十三五” 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北京、湖南、河北、江西等地纷纷在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中对未来产业作出了部署:北京不仅将“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持续壮 大”明确作为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更明确提出“前瞻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湖南提出“重点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安徽提出“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布局发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先进核能等产业”;江西提出“紧跟战略 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聚焦柔性电子、微纳光学、新能源装备、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细分领域,超前布局前沿科技和产业化运 用,谋划一批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培育未来发展新引擎”……
一个国家能否成为领跑型国家,很大程度上就要看能否以未来思维 部署未来产业,力争抓住制高点,掌握塑造未来世界的决定性力量。
毫无疑问,站在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紧布 局“未来产业”,这是纵览人类科技发展史、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着眼 “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的战略部署,是决胜未来的关键一招。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未来产业太值得研究和思考。
这本小书,只是关于未来产业、未来社会、未来世界有关思考的一 次尝试,是共同智慧的结晶。这种思考才刚刚开始,期待更多的人共同 探讨、思考……
不过有一点,毫无疑问是确定的,就是要树立未来思维,探寻和把 握“硬趋势”,做坚定的“未来派”。正如《麦肯锡说,未来20年大机遇》一书所说:“正是由于这些强大的趋势力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在下一个10年甚至更远的未来将会变得更好。塑造未来世界的人一定是那些非常了解我们正在见证的变革的程度和持久性,并愿意重置直觉的人,他们也必将获得丰厚回报。”
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期待更多人成为把握趋势力量的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从 2016 年开始,中国科学院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团队,选择 若干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的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专题研究,陆续编撰出版 了《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信息科技领域》《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生 命科学领域》等书籍,在生命科学领域遴选出基因测序技术、基因组编 辑技术、合成生物学、基因治疗技术、干细胞治疗技术、免疫细胞治疗 技术、类脑智能等 7 个主要研究方向,对相关颠覆性技术演变发展进程 和动力机制与规律等进行介绍和阐述……
2020年,关于未来的各种预测纷至沓来——北约发表《科技趋势:2020—2040》报告,分析了未来20年的国防技术发展趋势,指出在未来 20年里,可以用智能化、互联化、分布式、数字化等四个最重要的特征,来定义关键的先进军事技术,还提出未来20年八个颠覆性技术域:数据,人工智能,自主、空间、高超音速飞行,量子、生物技术和材料;为帮助相关部门对未来30年可能影响国家力量的核心科技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为国家及社会资本指明科技投资方向,以确保美国在未来世界中的战略优势,美国公布《新兴技术趋势报告》,明确提出物联网、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手机与云计算、合成生物科技等20 项最值得关注的科技发展趋势……
憧憬未来,不如创造未来,这就是未来世界的决定性力量!
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终身教授、未来生命研究所创始人迈克斯·泰格马克在《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一书 中写道的那样——“我们的未来并没有镌刻在石头上,只等着发生—— 它要由我们来创造。让我们一起创造一个振奋人心的未来吧!”
事实上,党和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提前对“未来产业”做了不少研究、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极具未来思维的纲要、规划、政策,比 如明确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一“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目标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等,一些“先行者”,比如深圳甚至早在多年前就出台了富有操作性的《深圳市未来产 业发展政策》。
让人欣慰的是,2021年 3 月全国两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 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 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 地区,布局一批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 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来技 术应用场景,加速形成若干未来产业——从而为中国未来产业初步制定 了“路线图”。
蓝图初步绘就,只待奋发进取,各显神通……
最后,请允许我感谢愿意和我们团队共同探讨未来产业的创新型企业家、专家型官员、投资人和权威专家,感谢愿意撰写推荐语的李开复先生、罗振宇先生,对未来产业有思考和研判、亲自撰写推荐序的三位大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教授、知名科幻作家韩松老师,他们是许多人心中的偶像, 在推荐序中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的真知灼见,为本书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性、预见性。还要特别感谢出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