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专题讲座》

  • 产品编号:
  • 产品规格:
  • 所属栏目:文学社科类
  • 产品数量:800件热卖中
  • 浏览次数:10966次
市场价:¥58元
会员价:¥55元

详细信息

《“四史”专题讲座》

作者:杨德山  朱一鸣       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3月       定价:58

申请级别:A 开本:16       印装特点:平装胶钉    CIP分类:K

电子版权:有       书号:978-7-5035-6623-3        

1.    建党100周年通俗历史读物;

2.学四史,传精神,励后人,强自信。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

“四史”各有特点,学习每一部历史都有其特殊意义。党史,就是党的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争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改革开放史是党史和新中国史上最为辉煌的历史篇章,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四史”也是一个整体,有许多共同特性,应该从整体上学习把握,也要从整体上把握“四史”揭示的历史主流和历史发展规律。

本书正是基于这个目的,将“四史”分成十个专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注重把讲故事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力求政治性、学理性和生动性的统一,以“四史”中的生动事例阐明历史的智慧与规律。鲜活的历史跃然纸上,壮阔的场面令人震撼。通过学习“四史”,以史鉴今、把握规律、增强定力、汲取智慧,服务于治国理政,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杨德山,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理论与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政党学说、中共政治思想史和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新世纪以来,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5篇,出版专著4部、合著2部,译著1部,主编“当代西方政党研究译丛”一套(5本),“中国政党学说文献汇编”一套(4本)。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4项。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系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党建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委宣传部特约报告人。

朱一鸣,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专业(党内法规方向)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中共党史、中国政治,参与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党员干部、高校学生及历史工作者

社科/历史

目录

 

第一讲

社会主义50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003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00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历程...................................... 015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27

二、毛泽东思想.......................................................................................... 033

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039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044

第三讲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053

二、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60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068

第四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 078

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085

三、全国解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094

第五讲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功,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一、伟大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04

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11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推进............................................... 118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27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34

三、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42

第七讲

坚定道路自信

一、近代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15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159

三、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167

第八讲

坚定理论自信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传播.................................................... 176

二、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179

三、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184

第九讲

坚定制度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与开辟...................................... 19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系与优势...................................... 208

三、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215

第十讲

坚定文化自信

一、中华文化的辉煌、挫折与重生.................................................... 224

二、文化自信的提出、意义与内涵.................................................... 231

三、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37

参考文献.................................................................................................... 243

后 记............................................................................................................. 245

 

 

 

 

精彩书摘

第一讲

社会主义50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100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从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有500年时间。从这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

社会主义500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过程。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分六个时间段对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内容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的300多年时间里,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早发资本主义国家,涌现出了数十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他们揭露和抨击了新兴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弊病,并立足自身所在的社会历史条件,畅想了代替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有的还投身具体实践。在他们看来,这种对资本主义的反思批判,对未来社会的大胆设想,并不是空想。最早,“空想社会主义者”这一提法是带有一定贬义的称谓,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空想社会主义”则是一种褒扬。马克思、恩格斯在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一直存在着制度性的社会不公现象,自阶级社会以来的人类历史也全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对社会不公的反抗、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始终存在,例如我国的“大同社会”思想。但严格来讲,在资本主义之前的生产生活条件下,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探求受到了多方面的约束,只能说是为近代社会主义提供了某些思想启示和历史渊源,而不能将之视为社会主义思想的直接来源。因而,社会主义史的开端一般是从早期资本主义时期开始。习近平总书记也是在这个层面展开了对社会主义500年历史的独到论述。

14到15世纪,随着世界地理大发现的进行以及世界市场的拓展,欧洲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积累时期,手工工场逐步替代了传统的简单协作生产。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在西欧封建社会主义内部逐步发展的同时,新兴资产阶级受到了封建主义的遏制和渗透。176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现代化的第一个浪潮由此开启。到了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基本在西欧确立起来。诚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带来了空前的巨大生产力,积累了空前的社会物质财富,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个层面重新塑造了人类社会。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资本主义的巨大成就建立在巨大的社会代价之上。马克思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贩卖黑奴、种族屠杀、战争与瘟疫、严重的贫富分化,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自身解决不了的难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反思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潮应运而生。这种思潮后来被人们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1516年英国人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这本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与莫尔同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还包括德国农民战争领袖闵采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等。康帕内拉于1623年出版的《太阳城》是继莫尔《乌托邦》之后的又一部空想社会主义重要文献。康帕内拉主要批判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严重贫富分化,认为私有制是这一切罪恶的根源,他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与莫尔大体一致,即建立一个社会财富全民公有、由社会组织生产与劳动的人人平等的社会。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英法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手工工场时期。同时,无产阶级也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以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代表的“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进入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进入大机器大工业生产时期,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加强和扩展,议会民主与共和制度才确立。伴随着这一切的是社会危机的空前加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空前激化。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他们对资产阶级与资本主义的批判比以往更加深刻,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也更为系统。

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基础,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但是他们的共同局限是唯心史观,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属于他们自己的用以反抗资产阶级压迫的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运而生。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世纪中期以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近现代意义上的工厂制度,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促使封建资本主义发展到自由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逐步显现,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难以避免。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此后经济危机的魔咒如影随形。此外,产业革命在创造一个庞大的工业资本家阶级的同时,在另一极创造了更为庞大的与资产阶级严重对立的现代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亲手造就了从产生便要与之斗争的现代无产阶级。在经过一个阶段的自发反抗之后,无产阶级的抗争运动也逐步组织化,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是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起义,1836年—1848年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现代工人运动进入独立的政治运动时期,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属于自己的科学理论。

唯物主义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就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着自身规律性的进化过程。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具体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经济上的表现为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出现,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便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严重对立。无产阶级有权利采用包括暴力手段在内的一切社会变革手段,解放自己并解放全人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克思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本质、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过程中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先决条件,资本家在市场所购买的劳动力这一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力后,强迫他们生产出了超过工人补偿其生活费用的产品,这一部分资本家不付报酬的产品,就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而这就是剩余价值的来源、资产阶级财富的来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再是停留在道义层面的谴责,而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具体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并找到了对资本主义进行根本变革所要依靠的根本力量,即现代产业无产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这两大理论基石之上,从而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当然,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主要是理论上的,至于如何付诸实践,还有待后人来解答。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自产生之后,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欧洲爆发了规模浩大的1848年革命。这次革命具有资产阶级性质,以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为目标,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不得不暂时联合无产阶级,利用无产阶级的力量。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诞生。在马克思的指导下,第一国际大力支援各国的工人运动,支持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人民对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进行了最初的尝试。他们废除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资产阶级议会制,成立了新的国家机关,即巴黎公社。公社特别采取了两项具有鲜明革命特色的措施,一是规定所有公职人员无论职位高低,实行全面的选举制和撤换制;二是取消高薪制,规定任何工作人员年薪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巴黎公社虽然仅存在了72天,但公社的基本原则是永存的。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hqjz5168@vip.126.com 客服电话:13717897636 传真:010-60745183
公司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2区10号楼2单元302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0837号 京ICP备17013625号-1
扫描关注红旗九州微信公众号